如果不是听到隆隆隆由远而近的列车声,如果不是看到铁轨上躺着个身高七尺、四肢齐全的堂堂男子汉,或许就不会有王万林收留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个“问题少年”的故事。但这一切偏偏被好心肠的王万林看到了,说时迟,那时快,王万林一个箭步上前将躺在铁轨上的青年救了下来,事后才知小青年叫徐顺强,因高考落榜想卧轨自尽。
离开王万林家时,徐顺强流着眼泪“扑通”跪倒在王万林面前亲热地叫了一声:“爸爸!”
爸爸……就是这一声从陌生人嘴里叫出来的却最含人情味的称呼,让王万林感到自己身上有一种责任———做爸爸的责任———去拯救那些有问题的孩子!他开始收留来自全国各地的流落街头的青少年。一收就是20多年,一收就是200多个,有高考落榜的,有误入歧途的,或被人抛弃,或离家出走……200多个“问题儿女”的故事演绎出一幕幕悲欢喜乐的人间喜剧。
身无分文的落难小伙栾华远离学校,想到杭州找份工作,可谁知工作没找到,盘缠却花光了,被生活所逼,只得流落街头,靠捡垃圾过日子。
王万林看到栾华时,火辣辣的阳光强烈地照着地面,栾华正弯腰将手伸向垃圾箱。垃圾箱里顿时飞起一团苍蝇。栾华用手赶了赶围在身边的苍蝇,然后将抓起的一把饭团塞进嘴中嚼着……
王万林实在看不下去,就将栾华带到家里,给他烧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。
栾华在王万林面前很要面子,不管怎么都不肯说出自己就读的学校和家庭地址。但有一次看电视时,栾华突然指了指画面上的一位篮球运动员极其自豪地说:“那是我哥哥!”
问及名字时,栾华说他哥哥叫栾添。王万林一看这是有名的东北虎球队,就马上打电话和球队联系,一问真的有个队员叫栾添。打了五六个电话才和栾添联系上,栾添一听寻找了多时的弟弟有了消息,当场就哭出了声。为了找到这个离家出走的弟弟,家里不知花了多少心血。
栾华的母亲来杭州领栾华时,栾华紧拉着王万林的手:“我多想叫你几声爸爸,等回去后再叫你爸爸时,你已经听不到了……你就是我爸爸,就是我爸爸呀!”
说起袁洪康,王万林永远也不会忘记见到他时的那个风雨交加的晚上。王万林当年住在杭州市莫衙营,下班时经过艮山门9路车的终点站,时间已是晚上11点多,看到一小伙子站在车蓬下。好管闲事的王万林就走了过去,一问才知他叫袁洪康,想坐9路车回去,可赶到艮山门时,早已过了末班车的时间。
好心的王万林就带袁洪康回家,这时王万林发现袁洪康是个走路一拐一拐的瘸子。王万林忙在一旁扶着他。通过交谈得知袁洪良是海宁许巷景树村人,家里早已失去爸爸,只妈妈一个人在家,他自己是个残疾人,可还得挣钱回家赡养母亲。
袁洪康在王万林家一住就是几年,王万林让他学会了理发,后来回到村里,袁洪康靠理发过日子,还建起了新房。几年后,家里渐渐有了积蓄,袁洪康就买了织绸机,现在又织窗帘,机器有6台,真正成了老板。但袁洪康总是对王万林说:“现在一听人们叫我老板就想起你,我这个老板是你给的,我是个残疾人,若不是你收留我、教我学手艺,我又哪会有今天呢?!”
王建、周骏、翁群剑实在饿得受不了,就站在杭州汽车东站餐馆门口,眼巴巴地看看店里的菜肴。
王万林经过此地,瞧他们身上黑兮兮的衣服,白色的衬衫领口都快变成黑色的了。上前一问才知这三位都是初二学生,因成绩极差,怕被老师、父母批评,就结伴逃到杭州。
问到地址时,三人都不开口。王万林就将三人带到家里,招待他们吃好后,王万林又问以后是否可到他们家里作客,三人已把王万林当作自己最要好的长辈,就写下了地址。
王万林忙照这地址向浙江省丽水市灯塔三村联系,一问才知三人家里整天都在寻找他们。给他们买了去丽水的车票,三人到丽水已是半夜三点多,发现自己家的亲人都在车站等候……
王建在写给王万林的信中说:爸爸,我的英语、数学都不很理想,但体育成绩很好,得过市运动会200米第一名,也得过地区运动会100米第一名。我只有读好书才不辜负你的期望。
张德明和王万林是在特殊的场合下见面的。张德明伸手去偷面包,被王万林当场抓住,王万林问他为什么要偷东西。张德明说太饿了。
张德明是从家里逃出来的,他老家在江苏扬州高邮,因交不起学费,父亲不让他读书,他就离家出走了。看着这幼稚的面孔,王万林实在不愿让他过着这种生活,可带回家里呢,又怕出事情。于是王万林和张德明约好,在铁路文化宫前见面,王万林每天给他送一个面包,另外还有2元钱。
两人熟悉后,王万林得知他家的地址,就给他村里打电话,他父亲一听儿子在杭州流浪,接到电话当夜赶了过来。可王万林也不知道张德明在哪里,于是两人从一公园找到六公园、火车站,又找到黄河公园,整整走了个通宵。
第二天,等王万林向张德明送去面包时,张德明扑通一声跪了下来,哭泣着说:“叔叔,你比我亲爸还亲,让我叫你一声爸爸吧,以后你再也不用这样辛苦为我送面包了。我要学会走正道,再也不去偷东西!”
话刚说完,张德明的父亲在背后叫了声张德明的名字,张德明一见父亲,俩人抱头大哭起来。2000年10月份,王万林去留下喝张德明的结婚喜酒。
有时好心也没有得到好报。现在杭州开理发店的黄时平是上虞东关镇高贡山人,1987年流落杭州街头,当时才16岁。王万林见到他时,他正在地上捡馒头吃,王万林将他带回家,然后将他送进时美美容美发店学理发手艺。
手艺学成后,到他回家独立生活的时候了,可黄时平家里却写信来,叫他不要回绍兴开店,要他缠着王万林,在杭州开店。后来王万林也真的帮他在清河坊开了个店,所有理发工具、房租都是他付的钱。那时是1991年,光房租就3000多元。
记者慕名前去王万林家采访。王万林在三十来岁时就和老婆离了婚,因为老婆看不惯他将“问题”孩子带回家来的行为。
记者看到现住在王万林家里的就有4个干儿子,一个在万家灯火上班,一个在世贸中心学炒菜,一个在公交公司学修车,还有一个则在学理发。49岁的王万林说:“他们学会手艺能独立生活的时候,就是和我分别的时刻。我这里只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个过渡站,他们应该回去建设各自的家乡。”
王万林家每餐都有十多个人吃饭,客厅的墙壁旁堆着几十斤大白菜,这是从批发市场买来的,比零售市场便宜了许多。照王万林的话说这样可以多吃几餐。王万林现已下岗,每月只有200多元的生活费。目前王万林又走上了打工的路途,他对记者说:“我去打工,多挣几块钱,就可以多收养几个需要人抚养、教育的儿女。其实这些流落街头的孩子无论能力、智力都不比其他人差。”